欢迎您来到搜药网
找药材
找药材
中成药
找资讯
找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找药材 > 清热药
功效作用: 不限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清虚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燥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收敛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 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固表止汗药 敛肺涩肠药 固精缩尿止带药 涌吐药 杀虫止痒药 拔毒生肌药 化湿药 驱虫药 消食药 温里药 开窍药 理气药
中药归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字母排序: 不限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鸡眼草

鸡眼草 jiyancao

中药名称:鸡眼草 jiyancao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归胃经、大肠经。
产地分布:生于路旁、山坡、田边、杂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价格:¥ 面议

鸡眼草详情
中药名称:鸡眼草 jiyancao
中药别名:掐不齐、大字草、公母草、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草、细花草、铺地龙、红骨丹、夏闭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归胃经、大肠经。
采收加工:7~8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英文名】:Herba Kummerowiae。

【来源】: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茎基部常铺地分枝略呈匍匐状,茎枝上有白色向下的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有小尖头,主脉和叶缘有疏毛,托叶长卵形,宿存。花1~2朵腋生,淡红色,萼钟状,5深裂,花冠蝶形,雄蕊10,2体。荚果卵圆形,包于宿萼内,熟时褐色,外被细短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长10~30厘米。根细弱,茎多分枝,纤细,红棕色或红褐色,被白色细毛;质脆,易折断。叶皱缩,展平为三出掌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或矩圆形,灰绿色或褐绿色,先端有小突刺,掐之断面不整齐;托叶2枚,较大。蝶形花冠,花1~3朵腋生;花萼钟状,5裂,深紫色;花瓣5枚,淡红紫色;雄蕊10,2体。气微,味微苦。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煎汤内服;鲜用30~60克;或捣汁;或研末。用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痢疾、湿热黄疸、热淋、白浊。

【化学成分】:含芹菜素、槲皮素和各类苷类化合物。茎叶含有染料木素、异母荆素、异荭草素、异槲皮苷、山奈酚等。种子含有黎豆胺。

【配伍药方】:①治黄疸型肝炎:鲜鸡眼草、鲜车前草各60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小儿疳积:鸡眼草全草15克。水煎服,连服3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鲜鸡眼草60克。酒、水各半煎,白糖调服。或鲜叶捣烂外敷。(《内蒙古中草药》)  ④治腹泻、痢疾:鸡眼草、马齿苋、地锦草各30克(均鲜品)。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药理研究】: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4种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5%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鸡眼草中的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介素-5的生物活性。

【药材性状】:长10~30厘米。根细弱,茎多分枝,纤细,红棕色或红褐色,被白色细毛;质脆,易折断。叶皱缩,展平为三出掌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或矩圆形,灰绿色或褐绿色,先端有小突刺,掐之断面不整齐;托叶2枚,较大。蝶形花冠,花1~3朵腋生;花萼钟状,5裂,深紫色;花瓣5枚,淡红紫色;雄蕊10,2体。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归胃经、大肠经。